>>您当前位置:首页 -> 宁夏日报周刊 -> 建设美丽新宁夏
书生种地收获“没想到”
2019-07-12 08:21:42   
2019-07-12 08:21:42    来源:宁夏日报

  盛夏时节,在灵武市郝家桥镇泾灵村,忙碌的不止农民,还有一群大学毕业生。他们让农活变了模样,种地有了新花样。今年30多岁的共产党员李建军,是这些“新农人”的领头先锋。

  7月9日,记者置身李建军在村里投资兴建的西夏·秘园生态产业园,占地总面积850亩的联栋大棚里,生机盎然,蜜瓜已进入采摘期。

  “全村7300多人全部是从泾源县搬迁来的移民。广种薄收,大家习以为常。”在泾灵村村党支部书记王金锁眼里,2018年李建军的到来,改变了村民沿袭已久的种植模式:建温棚,种蜜瓜,实施“订单+企业+农户”以销定产模式。

  紧随而来的水肥一体化、质量追溯、秸秆无害化处理、仓储中心、农事休闲中心……一个个闻所未闻的新名词,给村民们带来接连不断的“头脑风暴”。按照李建军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径,30名村民成为园区管理型和技术型人才。2100名村民(其中180人是建档立卡贫困户)从事蜜瓜种植、包装、冷链、物流等相关产业。2018年,全村人均收入7304元,比上年增长1000多元。

  被泾灵村人视为能人的李建军,给人的印象是“能折腾”。2007年大学毕业后,他进企业当白领;2014年创办宁夏夏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,任董事长、技术总监。2018年,他带领公司的团队在泾灵村从事现代农业,近30名年轻的大学毕业生与之一同扎根农村。

  “书生”进村种地,肥料全换成有机的,除草尽量用人工,防虫用生物农药,绿色防控。

  种田的新理念还包括节水灌溉。李建军的技术团队所推行的节水栽培技术,每亩节省了22.5%的灌溉用水。

  高标准严要求的种田方式让村民们着实适应了一阵,学习农业技术成了他们的新追求。去年至今园区里的农民田间培训学校为900名村民头脑“充电”;蜜瓜实训基地,2000人次从中受益。

  眼下,园区里的蜜瓜进入收获期,产量高,口感好。李建军对蜜瓜进行分拣、包装。一番精心打扮后,将它们分销到北京、深圳、广州、上海、长沙等地,价格高于当地50%。

  “书生”进村种地,还致力于让农田变景区。“农业要成为赚钱产业,还是要靠融合发展。”李建军在园区内将特色种植、乡村旅游融合发展,让优质农产品成礼品,田园变风景。这些天,每天有六七十名游客前来采摘蜜瓜,进行农事体验。村民马玉莲说,“这些学生娃种地,弄得俺们也不得闲。”她嘴上抱怨心里甜,在园区当技术工人,干得多赚得多,在家、在村里人气两旺。

  一个接一个“没想到”,让村民们也有了新想法,依托设施农业谋富裕。王金锁正谋划加快产业扶贫的步伐,到2020年实现全村有能力、有意愿的农户,每户拥有1栋温棚。

  “订单接连不断,今年的蜜瓜总产值有望达到2800万元。”站在丰收的园区里,李建军脸上挂满笑容。目前,他们正与更多的外地采购商合作,把产品销售到更多地方。“投身做农业,是觉得这片田野是希望的田野。”李建军说。

  园区落户移民村,更多年轻人被吸引回来。马丽是“90后”。去年在外打工的她,回村过年时,看到李建军的种地新花样及温棚里的同龄人,决定到园区打工。干的还是农活,但心境不一样:“以前是养家糊口,现在是为日后做一番事业,让村子更繁荣,练就本领。”

  “随着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,我们的用工量也在增加。这片希望的田野,正吸引着更多怀揣创业梦想的年轻人。”爱农业、懂技术、善经营的李建军说,泾灵蜜瓜成长的目标是,像灵武长枣一样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。

<p>    李建军立志用设施农业为移民铺就致富路。</p>

李建军立志用设施农业为移民铺就致富路。

【编辑】:石卿
【责任编辑】:李金香